近日,在深圳、北京、重慶等城市修訂實施的物業管理條例中,都明確提出將物業管理納入社會治理體系。
疫情以來,隨著社區站上外防輸入、內防擴散的第一線,物業服務企業精準排查、消防消殺、嚴格進出管控、提供到家服務的能力也得到檢驗。
根據2020年3月中國物業管理協會聯合中國經濟信息社開展的“新冠肺炎疫情對物業管理行業影響專項調查”,在36450份業主問卷中,89.88%受訪業主認為物業管理在社區疫情聯防聯控體系中非常重要,認為比較重要的業主占比為8.09%。
在物業管理能力受到關注的同時,依托人工智能、大數據、物聯網等新技術的智慧物業,也成為不少社區“科技防疫”的手段。疫情之下,智能化、自動化的物業設施,有了更多“用武之地”。
在智慧物業加速向社區滲透之余,與之相關的探討也并未停歇,例如,疫情測出了當下智慧物業的哪些痛點?智慧物業是否是所有社區的“標配”?應由誰來為智慧物業的投入“埋單”?
一連串追問,催促著智慧物業向標準化、專業化的路徑探索。
從車輛、人員進入社區智能設備識別范圍的那一刻起,智慧物業便已開始發揮作用。智慧通行系統通過車牌識別、人臉識別、紅外線測溫,可以實現無接觸開門、高危預警排查等功能,而系統收集的數據,也可用于統計每日車行情況、甄別人車異常、分析人行軌跡,預警人群聚集等現象。
而當人、車由出入口進入社區,無人機消毒、智慧巡檢、智慧照明、智能停車場等應用場景,也適時開展作業。
智慧物業應用場景廣闊,近年來,這一行業也聚集起眾多不同類型的“入局者”,由各類企業打造的諸多智慧物業平臺,各有系統、標準不一、接口協議互不通用,積累的數據資源難以共享,也難以向智慧社區輸送。
為解決“信息孤島”問題,企業之間開始尋求合作共贏。
一場疫情,讓物業服務企業在疫情防控中承擔了大量公共事務,一些智慧物業平臺也適時打通與社區居委會、派出所、衛生防疫部門的快速通道,讓平臺融入智慧社區的框架。
明確規定在應用層中,社區管理應用分為社區治理類應用和物業管理類應用,直接面向政府和物業用戶。面向物業的應用包括物業管理、設施管理、消防管理、停車管理、垃圾分類等。
對于智慧物業標準化的探索,正在進行之中。